
「帷幄」获 6000 万美元融资以全球扩展其企业级 AI 产品套件
「帷幄」获 6000 万美元融资以全球扩展其企业级 AI 产品套件全球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公司「帷幄」宣布连续完成 C1 轮和 C2 轮融资,总计募集超 6000 万美元。
全球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公司「帷幄」宣布连续完成 C1 轮和 C2 轮融资,总计募集超 6000 万美元。
各位有没有发现,最近大家对大模型已经有些看麻了?反正我是看到相关话题的文章流量、社交平台上的热度,对模型的关注度明显有点降下来了。 比如最近 Qwen3、Gemini2.5、GPT-4.1 和 Grok-3 等这么密集的有明显新进展的优秀模型发布,要是放到 2 年前,铁定是个炸裂的一个月。
微软Build 2025全面转向AI Agent,整合OpenAI及xAI模型
MCP 是一种开放的技术协议,旨在标准化大型语言模型(LLM)与外部工具和服务的交互方式。你可以把 MCP 理解成像是一个 AI 世界的通用翻译官,让 AI 模型能够与各种各样的外部工具"对话"。
“全球首个XX Agent”快成为现在AI产品发布的标配了,几乎每天一睁眼都能看到。奥特曼在最近的演讲提到,2025年将是AI Agent的突破年。这股Agent热,也席卷到了正在举行的微软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。
由Y Combinator 支持的初创公司 Firecrawl 再次开始招聘 AI 智能体员工。正如二月份报道的那样, 其首次尝试并未找到值得雇用的 AI。
深谙“整合”之道的字节,又做了件大事。
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,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复杂化,攻击手段不仅更高效、隐蔽,还催生了新型的「AI 黑客」形态,因此引发了各类新型网络安全危机。
当技术范式重构,强者也不得不重新起跑。
在全球AI应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了解成功产品的内容构建策略至关重要。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两个AI应用领域的出海标杆产品:Pollo.ai和Monica.im,希望通过这些成功案例,探索面向消费者(to C)的AI应用应该构建什么类型的内容,以如何何在不同内容类型上合理分配精力投入。